為什么電動汽車發展這么難?因為這是件需要創新的事,沒有現成的模式,沒有成熟的技術,國人失去了學習復制的這么一個路,大家都在摸索之中。
從工業革命開始,全世界為公共產品的使用創建了兩個大的能源供給體系:第一個就是移動能源,主要依靠油,移動的飛機、輪船、汽車等交通工具和這個體系結合; 另一個是固定能源,主要依靠電,機床、冰箱、空調等電器通過插座與這個體系結合。但是,電動汽車的出現,改變了兩大體系,它的核心是將“固定電能”轉變為 “移動電能”,并為移動的汽車提供能源服務。所以,電動汽車意味著“移動電能”能源供給體系產業誕生。目前,報名參加新一輪電動汽車示范推廣的城市預計超過35個,2015年城市完成電動汽車計劃總數預計將會超過20萬輛。兩年完成服務數十萬車輛的配套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巨大挑戰!
構建電動汽車能供體系要遵守四項原則:一是服務車企市場推廣原則,要解決車輛電能補給方便快捷問題;二是保障電網運行安全原則,要解決大規模發展快充對電網的影響問題;三是網絡體系標準化原則,解決各地充換電設施通用性問題;四是保障體系盈利模式原則,要讓消費者滿意,也讓運營商盈利。
如何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充換電基礎設施呢?我認為要有六大保障:第一是充換兼容,一定要讓用戶享受到方便、快捷、舒服、安全的服務,運營商一定要考慮全面。第二是限制快充,注意電網安全。第三是通過車、電分離,大幅降低車輛銷售價格,因為現在電動車中電池價格非常高,用戶難于承受。四是實施電池租賃,電池維護必須交由專業機構來進行。五是要合理定價,保障該系統能夠贏利。這么巨大的投資,如果沒有一個贏利模式很難支撐下去。六是要有場地支持,要能夠保障充換電網絡建設的順利實施。